無機鹽是什么,與有機物,無機物的區別與聯系?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1-16分類:聚合物瀏覽:111
無機鹽系指由金屬離子或銨離子與酸根陰離子組成的物質。無機鹽工業的范圍至今沒有統一的概念。在西方多數國家里沒有獨立的無機鹽工業部門。在蘇聯,無機鹽工業產品范圍較廣,絕大多數無機化工產品(包括化肥)都屬無機鹽工業范疇,但不包括已獨立形成部門的三酸(硫酸、鹽酸、硝酸)、兩堿(純堿、燒堿)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生產。無機鹽屬于無機物。無機物,與機體無關的化合物(少數與機體有關的化合物也是無機化合物,如水),與有機化合物對應,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氰化物等,簡稱無機物。有機物主要是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是一定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鈣及其鹽、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金屬碳化物、部分簡單含碳化合物(如SiC)等物質。但廣義化合物可以不含碳元素。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所有的生命體都含有機化合物。脂肪、氨基酸、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相關的物質,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化纖、塑料、有機玻璃、天然和合成藥物等,均與有機化合物有著密切聯系。
水和無機鹽(電解質)是機體的重要組成成份,也是體液的重要組成成份。體液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內環境,其恒定的容量、滲透壓、酸堿度和合適的各種離子濃度,對細胞的正常代謝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本章要求掌握體液含量、分布和組成特點;掌握鈣、磷的生理功能及三種激素對鈣磷代謝的調節;熟悉水、無機鹽的生理功用,水平衡、鈉、鉀動態平衡,影響血鉀的因素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對水鹽代謝的調節作用,熟悉影響鐵的吸收因素;了解鎂、鋅、銅等的生理作用。 一.正常人體的體液 1. 體液的分布和含量: 正常成年人中體液總量占體重60%,其中細胞內液占體重40%,細胞外液占20%,胞外液中,細胞間液 占15%,血漿占5%。人體體液分布和含量隨年齡、性別、身體胖瘦不同而異。 2. 各部分體液中電解質組成特點:可歸納為(見教材P206表9-2) 1)用mmol(電荷)/L表示,各部分體液中,其陽離子總數和陰離子總數相等,呈電中性狀態。 2)細胞內外液中電解質分布有明顯差異。細胞內液的陽離子以K+最主要,其次是Mg2+和少量的Na+,陰離 子以有機磷酸和蛋白質負離子為主。細胞外液的陽離子以Na+占大部分;亦有少量的K+、Ca2+、Mg2+等,陰 離子以Cl—和HCO3—為主。 3)在細胞外液中,血漿和細胞間液二部分體液中的電解質種類一致;含量極為接近。唯有蛋白質含量有明 顯差別,血漿的蛋白質含量大大超過細胞間液。 3. 體液的交換: 1)血漿與細胞間液之間交換: 其中水分交換的動力主要是動力主要是血壓和血漿蛋白質產生的膠體滲透壓。血管的動脈端血壓>膠體滲 透壓,水分從血管內流向組織間,靜脈端血壓降低,膠體滲透壓相對大于血壓,組織間水分回流入血管。 2)細胞內外之間的交換。 Na+-K+泵的概念: 水分交換的動力主要決定于細胞內外的晶體滲透壓,水分從滲透壓低處流向高處。 二.水和無機鹽的生理功用 1. 水的功用,維持組織形態;促進物質代謝;調節體溫和潤滑作用。 2. 無機鹽的生理功用:維持體液的滲透壓與酸堿平衡;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注意K+對神經肌肉及心肌細 胞的不同作用);維持細胞正常新陳代謝,如細胞內蛋白質、糖原合成旺盛時,胞外(血中)鉀進入細胞內 細胞內分解代謝旺盛時,血鉀增高等。 三、水、鈉、鉀、氯代謝 1. 水平衡: 正常成人每天水的攝入與排出相等(約2500ml)注意每天水的排出途徑與數量:呼吸排出350ml 皮膚 蒸發500ml(不包括出汗),糞便排出150ml,腎排出1500ml,其中前三項排出途徑變動很小,腎的排出 量 可有伸縮,但正常人每天尿量不得少于500ml(為了溶解和排出體內一天產生的代謝廢物必需要500ml水才 是)。上述同相加,成人每天的最低需水量是1500ml。 2. 鈉代謝: 成人每天需NaCl 5-9克,來于食物。60kg體重的正常成人體內部鈉約60克,其中45%分布于細胞外液, 45%存于骨骼,10%存于細胞內。Na+主要由腎排出。腎對鈉排出具較強調節能力即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 不排。 3. 鉀的代謝: 60kg體重的人體內約含鉀120克,其中98%分布于各組織細胞內,2%分布于細胞外液。 正常成人每天需鉀2-3克,鉀在細胞內外液的交換有賴于鈉泵的主動轉運,平衡速度較慢,一般需15小時 故臨床病員若需補充鉀鹽,嚴禁靜脈推注,以防產生高血鉀。 鉀可通過腎、皮膚和腸道三條途徑排出,其中80%-90%由腎排出。但腎保留鉀的功能遠低于保留鈉,即不 吃也排,故不能進食的病人應觀察血鉀水平,注意及時補鉀。 影響血K+的因素較多: 1)物質代謝影響鉀在細胞內外的分布,胞內糖原、蛋白質合成旺盛時,鉀入細胞,血鉀降低,另則相反。 2)酸堿平衡影響鉀代謝:如酸中毒時,胞外H+濃度增加,H+入細胞,K+出細胞,胞外K+增加,同時腎小管 上皮細胞泌H+↑,泌K+↓,所以酸中毒可能會引起高血鉀。而堿中毒時,可能會引起低血鉀。 3)激素的影響。 醛固酮保鈉排鉀的作用。 4. 水、電解質的動態平衡 神經系統的調節、腎的調節 神經系統的調節、腎的調節、激素的調節(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醇的調節作用)。 四、鈣磷代謝 1. 鈣磷在體內的分布和生理功用: 成人體內總鈣量約700-1400克,其中約99.3%以骨鹽形式存在于骨和牙齒中,在體液和其它組織中不足 1%(約7-8克)。 成人體內磷總量約600克,其中86%存在于骨鹽中,14%存于全身各組織及體液中。 1)鈣的生理功用: 以骨鹽形式形成人體骨架。 Ca2+ 參與血液凝固,是IV凝血因子。 Ca2+ 有利于心肌收縮,與有利于心臟舒張的K+拮抗。 Ca2+ 參與肌肉收縮,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等。 鈣調蛋白是Ca2+的受體蛋白,Ca2+的多數生理功用是通過Ca2+ 與鈣調蛋白形成復合物才實現的。 2)磷的生理功用: 參與骨、牙的組成。 組成含磷的有機化合物,發揮廣泛生理作用。 以磷酸鹽形式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見酸堿平衡章)。 2. 血鈣和血磷: 正常人血清鈣濃度2.45mmol(或9-llmg/d1)。血鈣可分擴散鈣:包括游離鈣(占血清總鈣50%)及與 檸檬酸等絡合的鈣,因能透過毛細血管壁而稱為擴散鈣。 非擴散鈣指與血漿蛋白(清蛋白為主)結合的鈣,約占血鈣總量45%,因與血漿蛋白結合后不能透過毛 細血管壁,無生理活性,故稱非擴散鈣。 血清Ca2+濃度與血pH值有關,pH下降,結合鈣可解離,pH升高,則相反。 正常成人血無機磷濃度約為1.2mmol/L,新生兒稍高。 3. 鈣磷的吸收與排泄: 鈣主要在小腸上主動吸收,受多種因素影響: 1)溶解狀態的鈣鹽易吸收。鈣鹽在酸性溶液中易于溶解,凡能使消化道pH下降的食物如乳酸、乳糖及某些 氨基酸等均有利于鈣的吸收。 2)鈣吸收與年齡有關,隨年齡增加,鈣吸收率下降。 3)凡促使生成不溶性鈣鹽的因素均影響鈣吸收,如食物中過多的堿性磷酸鹽,草酸和谷物中的植酸等,均 可與鈣生成不溶性鈣。 4)維生素D3促進小腸中鈣磷的吸收,缺維生素D3,可導致體內鈣、磷的缺乏。 人體每日排出的鈣約20%通過腎,80%通過腸道由糞便排出。 磷的吸收影響因素大致與鈣相似,吸收形式主要為酸性磷酸鹽(H2P04—)。磷由腎及腸排出,腎排出約 占排出總量的60%。 4. 激素對鈣磷代謝的調節: 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有1.25-(OH)2-D3、甲狀旁腺素和降鈣素,它們的靶組織均是小腸、骨和腎。 1)1.25-(OH)2-D3、對鈣磷代謝的調節是: 對骨骼:促進骨鹽更新。 對腎: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 總結果是血鈣、血磷的濃度均升高。 2)甲狀旁腺素:使血鈣升高、血磷降低。 3)降鈣素:使血鈣和血磷均降低。五.鎂的代謝 六.鐵代謝 1. 鐵在人體內的含量與分布: 成年人總含量約3-5克,女性稍低。其中65%存于Hb,10%存于肌紅蛋白,約25%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 形式儲存。 2. 鐵的吸收: 體內鐵來源于食物,食物中每日含鐵約10-15mg,其吸收率少于10%,Hb破壞釋放的鐵可反復利用。 鐵主要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吸收。 溶解狀態的鐵易于吸收,Fe2+ 易于溶解,因此凡能使食物中的Fe3+ 轉變成Fe2+ 的因素均有利于吸收 胃酸、果糖、氨基酸或蛋白質、維生素C、半胱氨酸等均利于吸收。胃酸缺乏時易引起缺鐵性貧血。Hb在消化 道中釋出的血紅素中的鐵可被直接吸收。 堿性藥物及植酸、磷酸、鞣酸、草酸等不利于鐵吸收。 腸中吸收入血的Fe2+被銅蘭蛋白氧化Fe3+,后者被運鐵蛋白結合而運輸。 七.微量元素 復習思考題 1. 什么叫體液?正常成人體液的含量和分布是怎樣的? 2. 各部分體液中電解質的組成有何特點? 3. 水分在血管內外及細胞內外交換的動力各是什么?肝功能明顯降低的人,為什么會產生浮腫? 4. 水和無機鹽各有哪些生理功用? 5. 為什么說不能進食(不吃不喝)的病人在補充電解質時首先應考慮補充鉀,有哪些因素影響血鉀的濃度? 6. 試述鈣和磷在體內的生理功用? 7. 調節鈣磷代謝的激素有哪幾種?它們對鈣磷代謝各起什么作用(以血鈣、血磷濃度變化來衡量)。 8. 試述1.25-(OH)2-D3生成的過程及其對鈣磷代謝的調節作用。 9. 影響鈣磷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10. 鐵在體內的主要生理功用是什么?哪些因素有利于鐵的吸收、哪些因素不利于鐵的吸收?
- 上一篇:無機鹽和有機鹽有什么區別
- 下一篇:江陰市共創塑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么樣?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