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和營養的關系是怎樣的?如何彌補缺失的營養物質?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06分類:聚合物瀏覽:192
農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其生長生產與營養關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也就是說其它元素是不能夠代替的,所有必須的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都必然具備各自的生理功能,不論作物對其需求多少,其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可代替的。當植株缺少某種元素時,就會使作物的生長發育受阻,只有補充了該營養元素,才能夠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需求。
那么……!如題所問。
農作物和營養的關系是怎樣的?如何彌補缺失的物質?在作物生長所有必須養分中,決定最終產量的是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如果該養分得不到補充,即使其它元素增加,產量也不會增加,作物生長必須的礦質元素,每一種都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
農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主要源于土壤,索取和回饋不對等。在農作物收獲的同時,植株中所含的養分隨之帶走,導致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越來越少。所以呢,要想恢復地力,就必須不斷的向土壤中補充養分。實際生產中土壤元素逐年匱乏,依靠單一的自然循環恢復能力遠遠跟不上作物生長需求。必須向土壤中施用所需的肥料。
在實際生產中,報酬遞減在一定范圍內,如我們對土壤養分的補充時不難發現,在養分投入增加的同時,其產量也隨之增加,到達一定上限時,產量保持平衡,或略有下降。如,水稻氮素施用量達到上限,很容易出現病害空癟粒,發生倒伏現象,產量質量雙降。
所以,在實際生中,作物所需肥料的投入不能夠無限制的增加,應保持適宜的用量,以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問題作者好,朋友們好,我是三農領域原創創作者、高級農技師田哥兒,很高興能和朋友們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作者題目用了“營養”一詞,不知是筆誤還是怎樣。田哥認為,對于農作物,“營養”和“養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養份是指施入土壤中或土壤自含、水及空氣中含有的礦質元素、有機質、腐植酸、碳氫元素以及微生物產生的能促進作物生長的物質,它們中的大部分要經過根系吸收維管束運輸到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生成蛋白質、淀粉、脂肪、維生素、糖類等營養物質(這就是作物的營養),才能被作物的各器官利用,形成我們想要的或葉或果或種子或花或莖或根等各種成果。
也可以說,作物的養份作物能吃人不能吃,作物的營養作物能吃人也能吃。
所以筆者認為,提問者的本意應該是“養份”而非“營養”,對否?咱們就當“養份”來討論吧。
上述所列營養再加上維持作物生長、生命的各種內源激素、合成各種營養物質的酶,這些物質的合成都以養份為物質基礎,所以養份是作物生長的必要因素之一。
作物的必需養份(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大量元素)、鈣鎂硫(中量元素)、銅鋅鐵鉬錳硼氯,不同作物按不同比例吸收這些養份,但無論吸收的多與少它們的作用同等重要。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不是由大量元素多么多決定的,而是中微量元素多么少決定的(木桶元理)。我們在收獲作物時,間接把這些養份從土壤中帶出來了,不但把大量元素帶出來了,中微量元素也帶出來了。再者,某種元素的過量會抑制其它養份的吸收,比如,氮抑制鈣的吸收、鉀抑制鎂的吸收等等。所以我們不但要補充大量元素,也要補充中微量元素,否則,作物就會因缺素而影響生長。這點是目前我們應該非常重視的。
有機質,不但是作物的直接養份,而且,對作物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
1,它可以保水保肥、防止土壤板結、調節酸堿、防止鹽漬化,為根系提供一個疏松透氣、水肥充足、酸堿適度的生長環境。
2,它是土壤有益菌的能量來源。土壤有益菌,有的直接分泌或形成作物的營養,有的分泌農作物所必需的生長素和酶,有的產生抗生素直接殺死有害菌或害蟲,有的通過種群優勢抑制有害菌數量,所以有益菌對作物的正常生長起著不可想象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它們直接或間接的食物就是有機質。重化肥輕有機肥也是我們應該非常重視的問題。
好了,土壤營養學在大學里是一門獨立的專科,我們一時半會兒也說不完,就說這么多吧。
祝全中國的農民朋友年年都有好收成,天天都有好心情。
- 上一篇:莫克布紋馬六甲夾板和生態板哪種好
- 下一篇:東莞怡發塑膠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樣?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