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棧橋附近200多元的有哪些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08分類:聚合物瀏覽:68
您好! 棧橋-中山路一帶是青島最繁華的地區,也是大多數游客的住宿首選。這里是老城區,有百年歷史的青島標志〝棧橋〞,以及歐式風格的中山路,是青島的精華所在。火車站也在此,青年旅舍、經濟型酒店比較集中,中山路一帶生活機能完整。沿海岸線往東是景點集中的地方,多數景點步行即可。
為您推薦兩家比較合適的酒店,非常符合您的需要,希望您能喜歡哦!
1、青島四季海青年旅舍,地址:市南區中山路91號中山商務樓院內
位于繁華的中山路,出門就是公交站,步行可以到達天主教堂、棧橋、劈柴院。旅店有個小酒吧,晚上會放電影,店主會彈吉他唱歌。店里還收養了好多只貓!
2、青島棧橋王子飯店,地址: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31號
面朝大海,風景極美,整個建筑是歐式建筑,出門就是大海,在餐廳吃早飯,就能看到海。酒店很溫馨,很舒適,干凈,每天下午會送來小零食和蘋果,去教堂,去劈柴院,火車站都近,步行就可以了!
青島的建筑風格為什么那么多元化?
公眾號《星球研究所》的一篇文章“什么是青島?”能全面得回答你的問題,我引用部分文章內容: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西南端,北依大澤山脈、南濱黃海,中間為東西展布的膠萊盆地,陸海相接之處,嶗山、大小珠山、鐵橛山等,接連聳立、拱衛膠州灣。1892年為鞏固海防,清廷派兵駐防青島修建總兵衙門、炮臺、棧橋,寬窄不一的街道以及60余家商鋪也隨之出現。青島作為一個萌芽城市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PART 1 第一次城市美學
真正發掘青島潛力的是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他曾在中國實地考察數年,之后便極力向德國政府提議占領青島。
青島擁有極佳的地理條件,同時又不像上海那樣需要和其他列強共享,也不像天津那樣已經有太多的城市基礎。青島就像一張白紙可以任由德國人規劃藍圖。1897年11月14日德意志帝國海軍出兵占領青島,無能的清軍未做任何抵抗、完全拱手相讓。
現在青島是德國人的了,殖民者躊躇滿志的樣板之城即將啟幕。他們并沒有急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是首先開展土地勘察測量,在完成青島史上第一份城市規劃之后,建設才全面展開。整個城市行政中心圍繞著總督府展開,正前方是開敞的廣場,六條放射形道路在廣場交匯,烘托出總督府的中心地位。
為保障建筑質量,殖民政府從德國聘請建筑設計師、專業技術工人,本地無法生產的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則直接從德國運來。膠澳總督本人下班后親臨工地視察,甚至登上腳手架檢查施工質量,決不允許一點紕漏。所有行政建筑、宗教建筑、住宅也都通過立法手段做了非常詳細的規定。
其中一項規定對青島的影響更為直觀即建筑外形不能重復,這一規定直接導致,各種風格、樣式的建筑紛紛在青島落地。例如30米高的總督官邸,建筑面積超過4000平方米,是德租時期青島最豪華的建筑之一,為新羅馬風與青年風格派的結合,大面積的券柱式開敞外廊,以及有序排列的花崗巖飾面使得建筑極為生動。建筑之間、道路兩側,將綠植穿插而置,配合當時廣泛采用的紅色屋頂,可謂真真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在全國城市之中獨樹一幟。
加之青島市區不斷出現的山地丘陵,建筑往往順坡就勢,建筑群輪廓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構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效果。
PART 2 一次倒退
然而“好景”不長,在德國人治理青島17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青島覬覦已久的日本于1914年趁機對德宣戰、取而代之。日本與德國人對青島的經營風格完全不同,他們更多著眼于急功近利地擴張與掠奪。包括將數萬名日本人移民青島。全面控制青島的工業、商業、金融業,市區規模雖然比德占時期擴大了 3 倍。但總體上呈現為無序的自發擴展,自始至終沒有做出一份長遠的城市規劃,這一時期建筑質量也明顯下降、風貌大為倒退。PART 3 第二次城市美學
1931年,駐防青島的海軍將領沈鴻烈同時被任命為青島市長,青島逐漸遠離戰火,局勢趨于穩定,青島城市美學的第二次提升開始了,并且完全由中國人主導。
首先,青島市政府深化了關于城市建筑的法規,設立市區工程設計委員會,著力提升建筑質量,甚至還包括一個建筑審美委員會。對于不符合青島風貌的建筑一律禁止,對優秀的設計則予以獎勵。著名的八大關別墅群便在這一時期達到鼎盛。其次,青島市政府通過綠化以及一些特別的設計,對道路景觀予以優化,使得青島城區的許多道路都頗具韻味。最為經典的則是對“對景”的運用,對景是中國古代園林設計的經典手法,即從一處景觀欣賞另處一景觀。兩景相對,會產生非常奇妙的視覺美感。以1934年建成的圣彌愛爾大教堂為例,這是一處56米高的雙塔樓建筑,也是青島老城最為醒目的建筑之一。當這樣的建筑出現在道路的盡端,神奇的街道對景便出現了,建筑變得更加突出,街道也更富生趣。PART 4 里院
與德國、日本等殖民者不同的是,中國人治下的青島市政府更加注重對城鄉區域的平衡發展以及對城市邊緣貧民區的改造,包括統一規劃布局,每處院落均設置水龍頭、公共廁所,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一種起源于德租時期的建筑形式,里院也在此時大規模發展起來。這是一種結合了歐洲聯排住宅與中國四合院的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建筑面積中容納更多人居住,居住者包括小職員、下級軍官、工人、小商販。1932年時青島的里院已達506處,容納了10669戶人家這是一種結合了歐洲聯排住宅,與中國四合院的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建筑面積中容納更多人居住,居住者包括小職員、下級軍官、工人、小商販,1932年時青島的里院已達506處容納了10669戶人家。PART 5 第二次倒退
抗戰結束之后,青島歷經內戰、建國初期的曲折探索以及文革的混亂無序,一些建筑風貌遭到破壞,城市風格大變,例如受前蘇聯建筑理論的影響,以“肥梁胖柱”為特征的會堂、療養院,大量在1950-1960年代出現。PART 6 第三次城市美學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近些年,人類對自然地理條件的改造能力極速增加,我們可以填海造地、削山填谷,青島的城市風貌突然完全跳出之前的發展脈絡,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不再是紅瓦綠樹、疏落有致,而是高樓林立、緊湊致密。
- 上一篇:興義貴州醇怎么樣?值得買嗎?
- 下一篇:關于化學催化劑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