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合成丁二醇的過程?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02-21分類:聚合物瀏覽:554
先以乙炔和甲醛在Cu-Bi催化劑存在下,于98kPa、80-95℃反應制成1,4-丁炔二醇。后者再經骨架鎳催化,于1.372-2.06MPa、50-60℃加氫成1,4-丁烯二酸鹽,繼之以Ni-Cu-Mn/Al2O3進一步催化加氫(13.7-20.6MPa、120-140℃)成1,4-丁二醇,經離子交換樹脂除去金屬離子后,再經蒸餾提純得純品。2.順酐加氫法3.丁二烯法 由1,3-丁二烯與乙酸與氧氣進行乙酰氧化反應,生成1,4-二乙酰氧基-2-丁烯,再經加氫、水解制成。4.1,4-二氯丁烯法 1,4-二氯丁烯是丁二烯生產氯丁二烯過程的中間產物,以其為原料,經水解、加氫而得1,4-丁二醇。
丁二烯生產單位年產量有沒有國家規定?
丁二烯是危險化學品生產、三同時、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設施設計專篇、職業健康評價、要辦理危險化學品生產許可證、生產規模有限制最少10萬噸年產
1,3-丁二烯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全球丁二烯主要來源及生產方法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乙烯裂解裝置副產的混合C4餾分中抽提得到,這種方法價格低廉,經濟上占優勢,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來源。另一種是從煉油廠C4餾分脫氫得到,該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資源豐富的少數幾個國家采用。世界上從裂解C4餾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餾法為主,根據所用溶劑的不同生產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種。 (1)乙腈法(ACN法) 該法最早由美國Shell公司開發成功,并于1956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它以含水10%的ACN為溶劑,由萃取、閃蒸、壓縮、高壓解吸、低壓解吸和溶劑回收等工藝單元組成。1977年Shell公司在改造中增加了冷凝器和水洗塔,并將閃蒸和低壓解吸的氣相合并壓縮,其中約8%經冷凝送往水洗塔洗去溶劑,塔頂氣相返回原料蒸餾塔,這樣就除去了C4烴中的C5烴。其余氣體一部分送往高壓解吸塔,另一部分送往萃取蒸餾塔塔底作為再拂氣體提供熱能,從而省去了一臺再沸器,降低了蒸汽用量。水洗塔底溶劑約1%送往溶劑回收精制系統,以保證循環溶劑的質量。該法對含炔烴較高的原料需加氫處理,或采用精密精餾、兩段萃取才能得到較高純度的丁二烯。該方法以意大利SIR工藝和日本JSR工藝為代表。意大利SIR工藝以含水5%的ACN為溶劑,采用5塔流程(氨洗塔、第一萃取精餾塔、第二萃取精餾塔、脫輕塔和脫重塔)。在第一萃取精餾塔前加一氨水洗滌塔,用以除去原料中0.04%~0.08%的醛酮。炔烴由第二萃取蒸餾塔第75塊塔板側線采出,送往接觸冷凝器。脫重塔塔底和接觸冷凝器底部物料合并,其熱能回收后用于原料蒸發器。該工藝不僅能使丁二烯收率達到96%~98%,還能使丁二烯與炔烴分離,丁二烯產品純度可以達到99.5%以上。該技術的特點為流程簡單,溶劑解吸在萃取精餾塔下段完成;第一萃取精餾塔采用兩點進料,有利于改善塔內液相的濃度分布,減少該塔上段的液相負荷,降低能耗;在第一萃取精餾塔下部設置一臺換熱器,起中間再沸器的作用,可充分利用塔底熱能提高烴類從溶劑中的分離效率;采用在第二萃取精餾塔第75塊塔板側線除炔烴的技術,使丁二烯與炔烴幾乎完全分離。日本JRS工藝以含水10%的ACN為溶劑,采用兩段萃取蒸餾,第一萃取蒸餾塔由兩塔串聯而成。該工藝經過了1980年和1988年兩次重大的改造。1980年的改造是采用了熱偶合技術,即將第二萃取蒸餾塔頂全部富含丁二烯的蒸汽,不經冷凝直接送入脫重塔中段,同時將脫重塔內下降液流的一部分從中段塔盤上抽出,送往第二萃取蒸餾塔作為塔頂回流液,這樣第二萃取蒸餾塔塔頂不需要冷凝器,這部分的熱量將全部加到脫重塔,使該塔塔底再沸器的熱負荷比熱偶合前降低40%左右,從而實現大幅度節能。1988年的改造主要解決系統熱能回收問題,即在提濃塔和脫輕塔安裝中間冷凝器,將提濃塔從進料板附近上、下兩段串聯相接,這樣即可使上塔負荷大幅度降低,又不會影響塔的操作條件。將塔分為上下兩段,下塔操作壓力提高,塔內溫度相應升高,這樣中間冷凝器就可回收到高品位的熱能。此外,溶劑回收塔塔底廢水的熱能,可用于該塔進料管線的預熱器,加上解析塔從側線采出炔烴也可回收部分熱能,因而該工藝在同類工藝中的能耗是最低的。采用ACN法生產丁二烯的特點是沸點低,萃取、汽提操作溫度低,易防止丁二烯自聚;汽提可在高壓下操作,省去了丁二烯氣體壓縮機,減少了投資;粘度低,塔板效率高,實際塔板數少;微弱毒性,在操作條件下對碳鋼腐蝕性小;分別與正丁烷、丁二烯二聚物等形成共沸物,致使溶劑精制過程較為復雜,操作費用高;蒸汽壓高,隨尾氣排出的溶劑損失大;用于回收溶劑的水洗塔較多,相對流程長。 (2)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 DMF法又名GPB法,由日本瑞翁(Geon)公司于196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并建成一套4.5萬t/a生產裝置。該生產工藝包括四個工序,即第一萃取蒸餾工序、第二萃取蒸餾工序、精餾工序和溶劑回收工序。原料C4汽化后進入第一萃取精餾塔,溶劑DMF由塔的上部加入。溶解度小的丁烷、丁烯、C3使丁二烯的相對揮發度增大,并從塔頂分出,而丁二烯、炔烴等和溶劑一起從塔底導出,進入第一解吸塔被完全解吸出來,冷卻并經螺桿壓縮機壓縮后進入第二萃取精餾塔進一步分離。不含C4組分的溶劑從解吸塔底高溫采出,用作萃取精餾、精餾、蒸發等工序的熱源,熱量回收后重新循環使用。炔烴、丙二烯、硫化物、羰基化合物這些有害雜質在溶劑中的溶解度較高,為防止乙烯基乙炔爆炸,并進一步回收溶劑中的丁二烯,第二萃取塔底排出的富溶劑送往丁二烯回收塔,塔頂為粗丁二烯。回收塔塔頂餾出的丁二烯和少量雜質返回第二萃取塔前的壓縮機人口,塔釜含炔烴的溶劑送至第二解吸塔,從該塔塔頂分出乙烯基乙炔,稀釋后用作鍋爐燃料,釜液為溶劑,循環回萃取精餾塔。經兩段萃取精餾得到的粗丁二烯中的雜質采用普通精餾除去。比丁二烯揮發度大的C3、水分等,在脫輕塔頂除去,比丁二烯揮發度小的殘余2-丁烯、1,2-丁二烯、C5以及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少量丁二烯二聚物在脫重塔塔底除去。脫重塔頂可以得到純度在99.5%以上的聚合級丁二烯。DMF法工藝的特點是對原料C4的適應性強,丁二烯含量在15%~60%范圍內都可生產出合格的丁二烯產品;生產能力大,成本低,工藝成熟,安全性好、節能效果較好,產品、副產品回收率高達97%;由于DMF對丁二烯的溶解能力及選擇性比其他溶劑高,所以循環溶劑量較小,溶劑消耗量低;無水DMF可與任何比例的C4餾分互溶,因而避免了萃取塔中的分層現象;DMF與任何C4餾分都不會形成共沸物,有利于烴和溶劑的分離;但由于其沸點較高,溶劑損失小。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良好,無水存在下對碳鋼無腐蝕性。但由于其沸點高,萃取塔及解吸塔的操作溫度都較高,易引起雙烯烴和炔烴的聚合;DMF在水分存在下會分解生成甲酸和二甲胺,因而有一定的腐蝕性。 (3)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 N-甲基吡咯烷酮法由德國BASF公司開發成功,并于1968年實現工業化生產,建成一套7.5萬t/a生產裝置。其生產工藝主要包括萃取蒸餾、脫氣和蒸餾以及溶劑再生工序。粗C4餾分氣化后進入主洗滌塔底部,含有8%水的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劑由塔頂進入,丁二烯和更易溶解的組分及部分丁烷和丁烯被吸收,同時不含丁二烯的丁烷和丁烯從塔頂排出。主洗塔底部的富溶劑進入精餾塔,在此溶劑吸收的丁烷和丁烯被更易溶的丁二烯、丙二烯和乙炔置換出來,含有乙炔和丙二烯的丁二烯從精餾塔側線以氣態采出進入后洗塔。在后洗塔中,用新鮮溶劑將其他組分溶解,粗丁二烯由其塔頂蒸出后冷凝液化進入蒸餾工序,塔釜富溶劑返回精餾塔的中段。精餾塔釜的富溶劑先進入閃蒸罐中部分脫氣,再進人脫氣塔脫烴,并控制NMP中的水平衡,少量炔烴從側線離開脫氣塔,其余脫下的烴經冷卻塔進入循環壓縮機,最后返回精餾塔底部。從后洗塔出來的粗丁二烯在第一蒸餾塔脫除甲基乙炔,在第二蒸餾塔中脫除1,2一丁二烯和C5烴,由第二蒸餾塔頂得到丁二烯產品。汽提后的溶劑抽出總量的0.2%進行再生,以免雜質積累。NMP法工藝的特點是溶劑性能優良,毒性低,可生物降解,腐蝕性低; 原料范圍較廣,可得到高質量的丁二烯,產品純度可達99.7%~99.9%;C4炔烴無需加氫處理,流程簡單,投資低,操作方便,經濟效益高;NMP具有優良的選擇性和溶解能力,沸點高、蒸汽壓低,因而運轉中溶劑損失小;它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極好,即使發生微量水解,其產物也無腐蝕性,因此裝置可全部采用普通碳鋼;為了降低其沸點,增加選擇性,降低操作溫度,防止聚合物生成,利于溶劑回收,可在其中加入適量的水,并加入亞硝酸鈉作阻聚劑。 --- 詳細信息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