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建筑材料的發展歷程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3-12-04分類:聚合物瀏覽:73
建筑材料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的,它和人類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建筑材料都是顯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發展是一個悠久而又緩慢的過程。
原始人類為了躲避雨雪、雷電和野獸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這種洞穴,就是天然的舉改老建筑物。
人類為了適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從天然洞穴之中走出來,開始利用土、石、草、木、竹等作為建筑材料,這又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建筑材料是隨著人類的進化而發展的,它和人類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殲液,建筑材料都是顯示它的文化的主要標志之一。
建筑材料的發展是一個悠久而又緩慢的過程。
原始人類為了躲避雨雪、雷電和野獸等的侵害,最初是居住在洞穴中的,這種洞穴,就是天然的建筑物。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形成時期。
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
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后逐步發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筑。
進入階級社會以后,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正升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
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筑的主要結構方式。
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題,是中國古建筑的一個重要進步。
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臺建筑更為發達,并出現了磚和彩畫。
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臺建筑仍然盛行,多層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閾和石墓。
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臺建筑更為發達,并出現了磚和彩畫。
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臺建筑仍然盛行,多層建筑逐步增加。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祠、石閾和石墓。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發展時期。
在建筑材料方面,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
在技術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高;磚結構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標志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石工的雕鑿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興建佛教建筑,出現了許多寺、塔、石和精美的雕塑與壁畫。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筑體系的成熟時期。
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
其長安城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磚的應用逐步增多,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使用范圍也更為廣泛。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臺山南禪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其建筑特點是,單體建筑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直柩窗,風格莊重樸實。
自從80年代以來,中國新型建筑材料發展迅速,形成了瀝青及瀝青改性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涂料、封閉材料和剛性止水堵漏材料共5大類幾百個品種,已經形成品種門類齊全、低中高性能檔次齊全的材料體系。
1.SBS、APP改性瀝青卷材(1)改性劑:改性劑有SBS、APP、IPP、APAO等,大部分采用SBS瀝青改性劑。
(2)胎基:我國聚酯無紡布生產線陸續增加,聚酯無紡布年使用量在150平方米以上。
(3)引進生產線:我國先后引進高聚物改性瀝青卷材生產線數十條,生產能力在1.5億平方米以上,產品廣泛用于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工程。
(4)國內生產線:到目前為止,國內自行研制開發的生產線包括消化吸收的翻版線大約為200多條。
2.合成高分子卷材發展概況(1)三元乙丙卷材我國在1980年開始從日本引進三元乙丙橡膠卷材技術和設備,到目前我國三元乙丙卷材的生產能力約1000萬平方米以上。
(2)氯化聚乙烯卷材(CPE卷材)品種有有胎基、無胎基、復合型、非硫化等。
目前我國氯化聚乙烯卷材的生產能力在1500萬平方米以上。
(3)氯化聚乙烯--膠共混卷材我國年生產能力在500萬平方米以上。
(4)聚氯乙烯卷材(PVC)我國聚氯乙烯卷材于80年代末由濟南塑料一廠引進意大利技術和設備生產寬幅2米PVC卷材,目前已和瑞士SARNA集團合資生產滲耐PVC卷材。
另外國內有廣東汕頭汕樟塑料機械廠、蘇州526廠昌達機械公司及北京等幾十家企業生產PVC卷材設備。
到目前為止,我國PVC卷材生產能力約在1500萬平方米以上。
(5)其它高分子卷材其它高分子卷材有三元丁、EM、PE、ECB、LHJ、SBC等高分子卷材。
EM型海帕倫高分子卷材由遼寧丹東東港等材料公司和湖南省南縣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
目前國內生產能力在1500平方米以上。
3.涂料發展概況我國70年代主要生產氯丁膠和橡膠改性瀝青涂料。
另外,用煤焦油生產塑料油膏,除嵌縫外,還用于屋面涂抹。
1985年上海首先推出851焦油聚氨酯涂料。
由于德國巴斯夫公司等國外大型化學公司與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出了高質量的丙稀酸乳液,使中國開發高性能彩色單組分丙稀酸涂料成為可能。
目前,由由全國多家工廠生產出了彩色丙稀酸涂料。
這種涂料的耐用年限在10年以上,在潮濕基層上可以施工,在現場開蓋直接涂刷或滾刷,可得到一種無接縫的彩色涂膜。
這種涂料在我國有很大的市場前景,預計今后產量會大增,用途更廣泛。
4.密封材料的發展概況我國密封材料從80年代起步,以后品種發展較多,速度較快,主要品種有PVC油膏、PVC膠泥、瀝青油膏、丙稀酸、氯丁、丁基密封膩子、氯磺化聚乙烯、聚硫、硅酮、聚氨酯、窗用彈性密封膏、中空玻璃彈性密封膏等十幾個品種。
1998年銷量約11萬噸。
我國已頒布了近十項密封材料的標準。
5.剛性和堵漏材料(1)無機鋁鹽劑。
行業產銷量在1萬噸以上。
(2)有機、無機復合劑。
這種劑摻量為水泥重量的3-5%。
(3)有機硅劑。
(4)M1500水泥水性密封劑。
這種材料用于治理地下室和水池等貯液構筑物大面積滲漏較適用。
用量為0.25公斤/平方米。
(5)4#、6#防潮劑。
(6)另外,快速、外墻劑、、穩擋水、墻克漏、永凝液、寶、堵漏停、堵漏能、確保時、注漿堵漏王、止水帶、遇水膨脹橡膠、膨潤土止水板、抗壓密封劑等漏料品種繁多、功能多樣,完全能夠滿足我國堵漏工程的需要。
6.建設部曾經推薦的13種材料卷材:SBS改性瀝青卷材、APP改性瀝青卷材、氯化聚乙烯卷材、PVC卷材、三元乙丙橡膠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膠共混卷材。
涂料:瀝青聚氨酯涂料、聚合物水泥基復合涂料(JS復合涂料)、硅橡膠涂料。
密封材料:丙稀酸建筑密封膏、聚硫建筑密封膏、硅酮建筑密封膏、聚氨酯建筑密封膏。
近年由國家投資180億元在全國建設388個糧庫,新增庫容250億公斤,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
第一批生產SBS、APP卷材的24家工廠由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推薦給國家糧食儲備局,這些企業生產形勢很好,受益匪淺。
第二批推PVC、SBC和CPE共混的合成高分子卷材業已公布。
中國水泥工業經過百余年的發展,2003年,水泥年產量已達8.6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40%,雄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至今尚無一本全面敘述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史的書。
水泥,是建筑用膠凝材料。
中國古代曾有過輝煌的建筑膠凝材料史。
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面”涂抹山洞,此后又學會用黃泥漿砌筑土坯墻,至公元前7世紀,開始出現了石灰。
在公元5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出現了一種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社會與經濟的停滯,我國建筑膠凝材料發展“三合土”階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
在歐美國家,建筑膠凝材料的發展則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最終發明了波特蘭水泥。
相應的,水泥工業成長壯大,其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的中國從外國輸入水泥,輸入生產技術,許多人當時把水泥稱為“洋灰”。
中國水泥工業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都與當時國內外所發生的政治事件有關。
清朝末期,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大門,世界列強紛紛入侵中國,輸入商品,開辦廠,恣意掠奪,其中包括輸入水泥和在中國開辦水泥廠。
清末的“洋務運動”中,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建設需要大量水泥,促使中國民族水泥工業興起。
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后,日本水泥資本隨日本侵略勢力的入侵進入中國,開辦了一批日資水泥企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列強熱衷于國內戰爭,無暇顧及對中國的進一步掠奪,中國民族水泥工業乘機獲得較大發展。
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民族工業遭挫折和破壞,敵后的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由于戰爭和經濟建設需要而產生了一些小水泥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大興土木,在計劃經濟制時期國家建設了一大批水泥企業,改革開放使中國現代水泥企業紛紛誕生。
中國建筑料的發展歷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舊材料是發展,新材料也在不斷的發展,相信中國的建筑材料會越來越好
- 聚合物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