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紗、綢、綾等衣料的種類
作者:化工綜合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2-04-15分類:膠粘劑瀏覽:104
1)紗是最早出現(xiàn)的絲織物品種之一。古代的紗根據(jù)其本身組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有均勻分布的方孔,經(jīng)緯密度很小的平紋薄形絲織物,唐以前叫方孔紗。一種是和羅同屬于紗羅組織,以兩根經(jīng)線為一組(一地經(jīng),一絞經(jīng))起絞而成的,密度較小的織物。紗在南北朝以前都是素織,后來花織逐漸增多,宋以后益為繁盛。由于紗薄而疏,透氣性好,古時應(yīng)用較廣,是各個時期夏服的流行用料。紗織物的名貴品種很多,如輕容紗、吳紗、三法紗、暗花紗等。宋代亳州所出輕容紗,在全國最為有名,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形容它“舉之若無,載以為衣,真若煙霧”。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過一件表長128厘米,通袖長190厘米,重49克,用極細長絲織成的平紋素紗禪衣。此件薄若蟬翼的紗衣,織作之精細,令人驚嘆,是古代紗織物中的珍品。
2)綢:絲織物的一個大類。指采用基本組織或混用變化組織或無其他類絲織物特征的、質(zhì)地緊密的絲織物。按原料分有綿綢、雙宮綢,采用柞蠶絲的鴨江綢、滌綸綢。習慣上把綢與起緞紋效應(yīng)的緞聯(lián)系起來作為絲織物的總稱——綢緞;有時也用絲綢用為絲織物的代稱。絲綢起源于中國。綢出現(xiàn)于西漢,當時寫作“ ”,專指利用粗絲亂絲紡紗織成的平紋織品。兩晉南北朝時期,綢開始有粗、細之分。絲綢 : 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長絲織成.漢唐時期,中國絲綢即已通過絲綢之路,遠銷中亞、歐、非各國。明清以來綢成為絲織品的泛稱。綢按原料分,除采用桑蠶長絲的以外,還有用絹紡落棉的棉綢,使用柞蠶絲的鴨江綢,用雙宮絲的雙宮綢,用化學纖維長絲的滌纖綢等。綢可分為生(白)織和熟(色)織,又可分為不提花的素綢和提花的花綢。綢屬中厚型絲織物,其中較輕薄的品種可做襯衣和裙;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褲。近代以來,習慣把緊密結(jié)實的經(jīng)向支持面平紋絲織物稱作綢,如塔夫綢。具有上述特點的棉織物也常被稱作綢,如府綢。
3)綾:斜紋地上起斜紋花的中國傳統(tǒng)絲織物。是在綺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始產(chǎn)于漢代以前,盛于唐、宋。綾光滑柔軟,質(zhì)地輕薄,用于書畫裝裱,制作襯衫、睡衣等。用作裝裱圖畫、書籍以及高級禮品盒等的稱裱畫綾。 綾類絲綢按原料分為有純桑蠶絲織品、合纖織品和交織品。綾類織物的地紋是各種經(jīng)面斜紋組織或以經(jīng)面斜紋組織為主,混用其它組織制成的花素織物,常見的綾類織物品種有花素綾、廣綾、交織綾、尼棉綾等,素綾是用純桑蠶絲做原料的絲織品,它制裁地輕薄,用于裱表裱圖,其它綾類織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軟,可以做四季服裝。
- 上一篇:橡膠材料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 下一篇:瓷磚粘結(jié)劑的特點有什么?
- 膠粘劑排行
- 最近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