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合理應用解熱鎮痛藥?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7-15分類:塑料制品瀏覽:61
??
解熱鎮痛藥品種繁多,臨床應用廣泛,在生活中盲目用藥導致惡果,也時有發生。因此,合理應用這類藥物,以提高療效、保障安全、節約藥品,是值得注意的。疼痛和發熱都是人體受到各種致病因素作用后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護作用。人體的正常體溫為36 ~37℃,這種恒定性是靠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來完成的。
??當體外環境溫度下降時,人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以防止體溫下降。當體外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則產熱減少,加強散熱,從而使體溫保持在較恒定的水平。
疼痛發熱程度輕微時,人會感到不適,而程度嚴重時,則引起生理機能的改變,導致體力過度消耗,頭痛、失眠、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在健康情況下,人體產熱過程和散熱過程一般保持著動態平衡,當患病時,這種平衡便被打破。產熱增加而散熱不隨之增加時,便引起體溫上升,出現發熱癥狀。發熱的具體原因很多,常見的多為細菌感染所致。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而非致病的根由或根本癥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熱型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因此,不能見熱就退,濫用解熱鎮痛藥物。
??也就是說,解熱鎮痛藥作為解熱和鎮痛的主要對癥治療藥物,有著利弊的兩重性,一方面能減輕或消除疼痛和發熱,緩解痛苦;另一方面又易于掩蓋疾病的癥狀,給人們認識疾病的性質帶來困難。所以,是否應用這類藥物應取決于診斷。如診斷明確,用藥的范圍和劑量不妨放寬;如診斷不明確,尤其是在高熱導致譫妄、休克、昏迷,其危險已構成疾病主要方面時,用藥則受限制。
??
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水楊酸類、比唑酮類和苯胺類,這些藥物能抑制丘腦痛覺中樞的活動并阻止疼痛沖動傳向大腦皮層疼痛中樞,使疼痛感減輕,同時有選擇地作用于丘腦下部的體溫中樞,降低病態的興奮性,通過增加散熱使體溫下降。這類藥通常適用于慢性疼痛,如頭痛、偏頭痛、肌肉痛、牙痛、神經痛、月經痛、風顯或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慢性痛風,以及暫時性降低體溫、解除某些原因所致的過高熱。
??
如使用得當,解熱鎮痛藥可減輕患者痛苦;但若使用不當,則會引起種種不良后果。特別是有過敏體質,耐受性差的患者,服用后常引起消化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對一般患者若用藥失當,也會引起下列癥狀。
過敏反應:皮疹、發熱、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紫癜、剝脫性皮炎。
??
神經性反應:頭痛、眩暈、耳鳴、失眠、視力減退,以及血液系統病變如粒細胞 減少癥、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
由此可見,應用解熱鎮痛藥時應作全面考慮。嚴格掌握對癥下藥,針對具體 病情和具體藥物分別對待。如,用解熱鎮痛藥鎮痛,只能控制不劇烈的鈍痛和淺 表組織痛,對于劇烈的內臟絞痛和外傷痛,則少效或無效。
??若用之于解熱,則僅能 暫時降低體溫,解除高熱所致的不適癥狀,卻不能消除病因或縮短病程。所以,在 臨床和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下列用藥事項:①對高熱的病人,不應倉促應用大量的 解熱鎮痛劑,使體溫驟降,引起虛脫。而且,長期用藥也影響熱型,混淆病象,延誤 診斷,影響治療。
??②對有過敏史或有過敏體質的病人,用藥時應慎重。③患有肝 腎等各種體內疾病的患者在用藥時也要注意。例如,腎功能已嚴重損害的關節痛 患者在用大量的水楊酸類藥物時會發生水楊酸反應,使體內失去酸堿平衡;患胃 潰瘍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有時會誘發消化道出血。
??
??④長期用藥應謹防副作用, 否則易于變利為害。例如,長期服用保太松而忽視血項變化,會釀成粒細胞減少 癥;長期大量服用各種含非那西汀的鎮痛藥,會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癥,等等。
總之,在診治和用藥方面都須保持辯證觀點,全面考慮,明確利弊,嚴格藥物 使用,仔細觀察藥物反應,做到去弊就利,合理用藥。
- 塑料制品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