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科普知識有哪些?
作者:化工綜合網發布時間:2022-07-21分類:無機化工瀏覽:105
感謝你的提問,關于農村科普知識有哪些,國家有專門宣傳發行過圖書,以下是大概介紹,期望能幫到你!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結合新農村建設精心編輯,充分考慮了農村需求,收輯了大量實用的墻報板報設計,不僅有精美的版面規劃,還有豐富的文字內容,
中文名: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作者:福建美術出版社 (編者)
別名: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
類別:圖書
價格:11.00
內容簡介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結合新農村建設精心編輯,充分考慮了農村需求,收輯了大量實用的墻報板報設計,不僅有精美的版面規劃,還有豐富的文字內容,方便了使用者在進行板報設計工作的同時還可以借鑒其完整而實用的文字,豐富了板報的內容。該書可供廣大的美術工作者和文化宣傳工作者使用、參考。
編輯推薦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由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
目錄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新農村宣傳板報系列:科普知識
防治植物病蟲害
封建迷信要不得
進城務工需注意
留守兒童的教育
農村常見病防治
應對自然災害
畜禽養殖知識
漁業養殖知識
農藥安全使用
沼氣用途多
農機具的使用
應對地震災害
在以上的分享關于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于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后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謝謝平臺題問,國家對農村政村的政策支持,養老,衛生科學種田電商營銷服務,為農民提供了優惠的政策邦服計劃。
定遠縣的自然資源
定遠縣土地總面積為 448.65萬畝,其中承包耕地155萬畝,林地 30萬畝(其中可養水面17.5萬畝),宜牧荒山30萬畝。 禽類 麻雀、喜鵲、灰喜鵲、烏鴉、 燕子、鵪鶉、布谷、大雁、環頸雉(野雞)、野鴨、鷺鷥、鸕鶿(魚鷹)、貓頭鷹、鷹、鷂、啄木鳥、百靈鳥、白頭翁、苦惡鳥、畫眉、稻雞、環頸斑鳩、棕背斑鳩、大杜鵑、四聲杜鵑、八哥、董雞、翠鳥、云雀(告天子)、蒼鷹(鷂鷹)、雕等共30余種。
獸類 野兔、狼、黃鼠狼、狐貍、鼠、刺猥、蝙蝠、靈貓、騷狗子、豬獾、狗獾、獐(羊獐子)、野羊等,共15種左右。
甲貝類 草蝦、大蝦、海蝦、螃蟹、毛蟹、河蚌、珠蚌、龜 、鱉、蝸牛等。
爬行類 蚯蚓、壁虎、蜥蜴、赤鏈蛇、黑眉錦蛇、水蛇、烏梢蛇、蝮蛇、竹葉青等。
兩棲類 青蛙、蟾蜍等。
昆蟲類 蜂、土蜂、知了、蜻蜓、螳螂、蟑螂、蚊、蠅、虻、蚤、臭蟲、螞蟻、蟋蟀、螻蛄、蠐螬(金龜子)、蚱蜢、稻蝗、土蝗、飛蝗、葉蟬、飛虱、蚜蟲、稻苞蟲、稻縱卷葉螟、薊馬、麥粘蟲、紅鈴蟲、棉鈴蟲、松毛蟲、天牛金花蟲、大袋蛾、背債蛾、黃刺蛾、瓢蟲、蝽象、步甲、虎甲、舟蛾、卷葉蛾、粉蝶、螨、蠶、地鱉蟲、螞蝗、蜈蚣、蝎子、柳葉螞蝗、豆元青、斑蝥、紅娘子、螢火蟲、綠元青、蜣螂、玉米螟、粟灰螟、高梁條螟、大豆食心蟲、豆莢螟、豆桿螟、金剛鉆、小造橋蟲、地老虎、冬斯、草蛉、蜉蝣、猿葉蟲、瓜守、水蚤等共80余種。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攻堅“十二五”的關鍵之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億元,增長8.6%;財政收入14.2億元,增長17.2%;固定資產投資142.3億元,增長16.6%;規上工業增加值29.1億元,增長16.5%;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6元、8542元,分別增長9.1%、1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8億元,增長65.2%。總量上,地區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進入全市前三位;增速上,財政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位次同比上升2位。 經濟開發區 定遠工業園區于2006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設立,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已建成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充滿活力的新興經濟區,有省內外百余家企業落戶,總投資120多億元,初步形成以裝備制造、輕紡服裝、農林副產品深加工、新能源和新材料四大產業雛形。
2013年8月4日,經安徽省政府批準,定遠工業園區更名為“安徽定遠經濟開發區”,同時初步確定定遠經濟開發區擴區規劃面積為17.3平方公里。 鹽化工業園 2005年4月,定遠煤化―鹽化一體化工程正式立項,項目占地390公頃,建設總投資160億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號工程。2011年3月,定遠鹽化工業園已被批準為省級鹽化工業園區。其功能被定位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點發展的鹽化工業園,它以“兩堿”(燒堿、純堿)生產為龍頭,著力打造“千億生態型鹽化工基地”。 民國時期,手工業生產開始活躍。五匠(木匠、鐵匠、石匠、蔑匠、泥瓦匠)、六坊(礱坊、糟坊、油坊、粉坊、染坊、豆腐坊)遍及鄉、鎮,印刷、卷煙等相繼出現。
民國14年(1925年),定城周佑庭獨創第一家工廠――印刷廠,周從南京購回一塊石印板,刻字印刷,承接印刷信箋、信封、請柬等簡單業務,生意興隆,規模逐漸擴大。民國27年(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定城,到處燒殺搶擄,周家外逃漢口,兩年后返回,重新開業。民國29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皖東抗日根據地,在藕塘附近的東洋莊、德勝集一帶興辦被服廠、皮革廠、榨油廠。定城劉華章辦起了小卷煙廠。加之“五匠”、“六坊”的相繼出現,形成定工業的萌芽。據統計,1949年全縣從事手工業生產的有3394戶,5732人,年產值438萬元,約占工農業總產值12%。
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3年恢復時期,生產有了一定的發展。1953年開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將從事手工業生產的農戶組成了鐵木業社。陳玉升、陳如海等率先成立定遠縣農具廠。是年,個體手工業者有2088戶,2820人。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結束,大部分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合作社,堅持個體生產的僅150人。
1958年大辦鋼鐵。全縣先后新建、擴建54個國營工廠。企業職工人數由1951年的20人,猛增到13197人。1960年,由于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低劣,許多企業嚴重虧損。1962年被迫進行調整,除保留印刷廠、酒廠外,其余大部分工廠被關、停、并、轉。這一年工業總產值僅396萬元,比1956年的556萬元下降29%,出現了建國后第一次工業大跌落。
“文革”十年,工礦企業的規章制度遭到破壞,工廠長期處于混亂狀態,產值下降,虧損嚴重。據統計,196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396萬元,又回到1962年和建國初期的水平,成為建國后第二次工業大跌落。
進入70年代,定遠縣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先后建立了水泥廠、輪窯廠、化肥廠、磷肥廠、染織廠等骨干企業。與此同時,縣屬集體企業、鄉鎮企業也開始發展。據統計,197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上升到3337萬元。比“文革”中的1968年增長8倍以上,其中鄉鎮企業約占30%。
80年代,縣辦工業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指引下,迅速發展。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為10282萬元),比1980年(3871萬元)翻了一番多;固定資產由1980年的1776萬元增加到的3908萬元;利稅由1980年的412萬元增加到946萬元。工業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縣辦工業積極增加投入,推進技術進步,開展“雙增雙節”運動,強化企業管理,先后擴建、改造了一批老企業,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得到提高。198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2.4億元,在1985年的基礎上又翻了一番多。實現利稅2735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198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治理整頓、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的號召,縣屬工業一些發展項目受到一定影響。經過短時期的清理整頓,1989年縣委、縣政府再次要求全縣增強發展工業意識,繼續大辦工業,加快工業發展步伐。是年興建的重點工程有:年產10萬噸精鹽的鹽礦首期工程、化肥廠年產2.5萬噸合成氨擴建工程、水泥廠4.4―8.8萬噸水泥擴建工程、磷肥廠2萬噸硫酸生產線、染織廠色織布生產線、麻紡廠1/4臺套麻袋生產線、定城米廠日產150噸大米擴建工程、印刷廠生產車間樓、面粉廠立筒庫和大修廠電子稱體車間。1990年,化肥廠4萬噸尿素工程批準開工(1991年底投產);非工業部門的企業――校辦工業健康發展,原實驗小學鋁箔廠1986年建廠,1989年實現產值超千萬元,利稅超百萬元。糧油食品加工、建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有了比較堅實的基礎;紡織服裝、印刷、包裝和機械工業等也同步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占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位置;定城、爐橋兩個重點工業區和定城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泉塢山建材基地、東興鹽化工業基地、爐橋農用化工基地均已建成。是年,全縣工業初具規模,擁有固定資產1.12億元,工業總產值39910萬元,年增長速度在全地區名列第三。2012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7億元,增長18.5%,增幅居全市第2位;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億元,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1500萬美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利用外資實現重大突破,達1000萬美元。規模工業企業達81家,新增22家。兌現中小企業獎扶資金4200多萬元,新增非公企業434家、個體工商戶1588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工業技改投資21億元,增長45%。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申報專利360項。支持企業專利轉化14項,累計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2億多元。
鹽工業
2005年4月,定遠煤化―鹽化一體化工程正式立項,項目占地390公頃,建設總投資160億元,被列入安徽省“861”一號工程。 2011年3月,定遠鹽化工業園已被批準為省級鹽化工業園區。其功能被定位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基地,安徽省重點發展的鹽化工業園,它以“兩堿”(燒堿、純堿)生產為龍頭,著力打造“千億生態型鹽化工基地”。 定遠是皖東地區最重要的農副產品基地,是國家重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是中國糧食、油料、肉類百強縣,居安徽省前列。農副產品盛產水稻、小麥、油料、棉花、畜禽、玉米、山芋、豆類和水產品等多種農副產品。2002年糧食總產居中國第26位,油料總產居中國第27位。定遠瘦肉型豬是全中國31個良種豬之一,1996年至2002年連續六年躋身“安徽省畜牧業十強縣”行列。已建成糧油、生豬、棉花、花生、水產、蔬菜等六大農副產品基地。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畜牧養殖業發達。常年存欄生豬180萬頭,出欄110萬頭,1987年被列為國家瘦肉型豬基地,1996--2009年連續14年躋身安徽省畜牧生產十強縣行列,年生豬存欄量居全省第二,肉類總產首次進入中國百強縣第88位、安徽全省第6位。自古以來,農業在定遠縣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賦役全書原編》載:明崇禎年間,定遠有熟地1414頃,應征銀24620兩,常額人丁應征銀4383兩。清雍正六年(1728年),實行“攤丁入畝,地丁合一”,民賦征銀29036兩。民國37年(1948年)本縣財政歲入總額53億(舊幣),其中田賦23億,占43%。
建國初期,由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水平低下,產量不高。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2.46億斤,人均產量513斤。此后的二十多年糧食生產長期徘徊不前,1972年至1977年有所發展,1977年糧食總產為5.7億斤,人均800余斤。
1979年以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之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增加農業投入,實行科技興農,促進了糧食生產的大發展。1980年產糧6億斤,1985年產糧9.7億斤,1986年產量突破10億斤大關,達到11億斤。1987年以后,逐步由產量型向效益型轉換,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換。1988年成為中國12個售糧大縣之一,1989年糧油產量均進入中國“百強”縣行列,糧食產量名列中國第48位,全省第6位;油料產量位居全省首位、全中國13位。1990年糧食產量又躍新臺階,產量14.6億斤,人均1800余斤,是實行責任制前的2.6倍。油料總產上升為中國第10位,糧食名列中國第33位。2012年全年糧食總產22億斤,增長5.3%,實現“九連增”。新增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個、市級3個,出欄生豬143.6萬頭,繼續保持中國生豬調出大縣地位。在安徽省率先建立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定遠稻米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農機致富工程,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38.2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居全市首位。實施農業產業化工程,全縣省市級龍頭企業增加到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到521家,新增著名商標4個、綠色食品9個。實施林業“雙百雙十”工程,完成造林綠化3.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
- 無機化工排行
- 最近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