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四大材料
作者:訪客發布時間:2021-09-19分類:有機原料瀏覽:73
?主食,蔬菜,水果,肉類。
中醫分類:
補氣類食物:大米、小米、黃米、糯米、大麥、小麥、莜麥、黃豆、紅豆、大棗白扁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藥、胡蘿卜、香菇、雞肉、牛肉、兔肉、青魚、鰱魚、等。
補血類食物:胡蘿卜、龍眼肉、荔枝肉、桑椹、血豆腐、動物肝臟、動物肉類、海參、平魚等。
補陽類食物: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臟、鴿蛋、鱔魚、海蝦、淡菜等。
滋陰類食物: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子、黑芝麻、銀耳、黑木耳、百合、牛奶、豬肉、甲魚、龜肉、烏賊魚等。
主食是指傳統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淀粉的主要攝入源,因此以淀粉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麥、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塊莖類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當作主食。 一般來說,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
蔬菜泛指一株植物的不同部分,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屬于草本植物);種類可分葉菜類、瓜、豆類、根莖類。
水果統指一棵植物中帶有種籽的植物器官或對部分供食用的含水分較多的植物果實的統稱。種類有鮮果、堅果和干果等;為家庭或待客常用。
肉類,肉類泛指畜類(豬、牛、羊等)、禽肉(雞、鴨、鵝等)和水產品魚類等;是動物的皮下組織及肌肉,包括用作食品的任何動物的可食部分;含高蛋白質和脂肪,以及大量卡路里。
食物是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構成,能夠藉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人類借由采集、耕種、畜牧、狩獵、釣魚等許多不同的方式獲得食物。
食物可分為堿性食物和酸性食物兩個大類,人們進食必須酸堿食物搭配才能維持體內血液酸堿度即PH值的平衡。所謂酸性和堿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覺來識別,主要是看食物被機體吸收氧化后所蘊含的化學元素來作為鑒別的依據。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則為酸性食品,而含鈉、鉀、鈣、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乃是堿性食品。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品,比如醋是酸的,柑、梅、杏等水果也是酸的,但它們非但不是酸性食品,恰恰相反,卻是典型的堿性食品。又如糧食、糖果、糕點、魚、豬肉及其他動物肉類等,則不是堿性食品,全都屬于酸性食品。
夏圣清等人論述有蔬菜、水果、肉類營養特點。
蔬菜、水果、肉類各有特點,對于其營養成分方面,也是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大量的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C、鈣、磷、鎂等微量元素含量。品種繁多的蔬菜中葉菜類蛋白質含量1%~2%;脂肪含量1%碳水化合物2%~4%;膳食纖維1.5%;根莖類的蛋白質含量為1%~2%、脂肪含量0.5%、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5%、高20%;膳食纖維含量低于葉菜類約1%;豆(鮮)類蛋白質含量為2%~14%,脂肪:0.5%以下,碳水化合物:4%,膳食纖維1%~3%,菌類的營養價值最豐富,微量元素含量較高,尤其是鐵、鋅、硒,都比其他食物含量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其中發菜、香菇、和蘑菇蛋白質含量在20%,必需氨基酸占蛋白質總量的60%以上,脂肪含量約1%,碳水化合物含量20%~35%,銀耳、發菜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達35%,除此還含有較多的果膠、纖維素和有機鹽,這些都是人體維持生命和生長的主要營養來源。
水果種類較多,其中鮮果含水分比較高,蛋白質、脂肪含量均低于1%,碳水化合物含量在6%~28%;其次堅果類—分油脂類和淀粉類;油脂類油脂含量高,核桃、榛子、杏子、松子、腰果、花生、南瓜子等;栗子、銀杏、蓮子、芡實等屬于淀粉類。堅果類屬于水分含量低,高能量的食物,故不能貪食。
肉類的動物蛋白含量最高,它能飽肚,能解饞、能御寒等。肉類主要含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浸出物等營養成分,其中肌肉中水分含量為:75%,蛋白質10%~20%,脂肪低部位2%,高部位89%,碳水化合物1%~3%,礦物質0.8%~1.2%,富含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A、核黃素等微量元素。在肉類營養結構影響下,它的消化過程也相應的漫長。
隨著科技的發展,食物的分類又衍生為細胞食物。
細胞食物是一種含有多種營養素的飲液,細胞食物是一種納米級優質的營養素濃縮飲液。它含有多種氨基酸、酶、礦物元素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細胞食物能快速、細胞食物有效地為細胞補充營養。細胞食物中的營養素可作為我們飲食養生的重要補充。
細胞食物可以提供多種氨基酸,包括賴氨酸、色氨酸、亮氨酸等。我們知道蛋白質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而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人體內的激素、抗體、酶也無不由氨基酸細胞食物、蛋白質為基本構成單位。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細胞食物包含了賴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細胞食物。這些細胞食物氨基酸對人體非常重要而人體又自身不能合成,必須要從外界攝入細胞食物,所以細胞食物被稱為必需氨基酸。如缺少必需氨基酸細胞食物就會影響健康,產生疾病,而細胞食物則可補充人體對這些氨基酸的需求。
食物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中醫認為,味道不同,作用也不同。
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能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如烏梅,石榴,番茄,山楂,橙子等。
苦,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能泄,能燥,能堅陰。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如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甘,中醫認為,甜入脾,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如紅糖,米面食品等。
辛,中醫認為,辣入肺,有發汗,理氣之功效。如姜,辣椒,胡椒等。
咸,中醫認為“咸入腎”,能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如鹽,海帶,紫菜等。
飲食四大流派:京式、蘇式、廣式、川式。
小吃四大流派:京式、蘇式、廣式、閩式。
中國八大菜系:魯菜、川菜、蘇菜、浙菜、徽菜、粵菜、閩菜、湘菜。
春季大地生計勃勃,人體氣血流暢,全身臟器組織功能易于恢復,宜用扶助人體正氣,清除人體一冬所納入的多余物質。春季易受風邪,五行屬木,迎風流淚,傷目,口味發酸,易怒,傷肝膽,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膽火旺之保健品。春季陽氣升發,高血壓病人容易發病,此時不宜過食辛熱動火的食物,以防血壓升高,大便燥結,可以擇用綠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薺,鴨梨之類的水果。
夏季溫熱易受暑邪,五行屬火,耗傷津液,常發汗影響小腸吸收,易使人心火上炎,面紅耳赤,口舌生瘡,因此易降心火,調理心志,夏種時節氣熱炎熱,人體出汗較多,食欲不佳,易傷心脾,一般不易大補,而易調節元七氣,調理脾胃,氣血運行通暢,脾胃元氣充足,因此身清氣爽。
秋季氣候漸趨涼,人多口干舌燥,咳嗽少痰,易傷肺津宜滋陰潤肺。如果經春清夏調之后,身體運行正常,這時需要補充適當的營養,使氣血充盈,陽生陰長,形體壯實,而許多的補養食物中有過多的糖、脂類、蛋白和激素等,因此選擇上要有尺度,在合理飲食后加服保健食品。
冬季氣候寒冷,體虛不御寒而傷腎,活動量少,食入量增多,體內容易積存過多脂類物質,而氣血運行緩慢,心腦血管疾病易發生。當宜擇用補鈣的食品,或者制成藥膳:如八珍雞湯、枸杞糯米飯、蟲草紅棗燉團魚、狗肉粥等。總之,清、調、補、防的四季食物療法原則,便是一個健康體魄的養生之道,清除體內的多余物資,調節機體心態的平衡,補充適宜的營養,從而達到預防保健、強身鍵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 上一篇:橡膠是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下一篇:硅膠制品哪個廠家好?
- 有機原料排行
- 最近發表